中国“三生空间”演变特征、生态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
孔冬艳, 陈会广, 吴孔森

The evolution of "Production-Living-Ecological" space, eco-environmental effect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China
KONG Dong-yan, CHEN Hui-guang, WU Kong-sen
表1 “三生空间”结构与土地利用类型衔接表
Table 1 Corresponding table of "Production-Living-Ecological" space and land use type
一级分类 二级分类 《全国遥感监测土地利用/覆盖分类体系》的二级地类 生态环境质量指数
生产空间(P) 农业生产空间 水田、旱地 0.263
工业生产空间 工矿、交通建设用地 0.150
生活空间(L) 城镇生活空间 城镇用地 0.200
农村生活空间 农村居民点用地 0.200
生态空间(E) 林地生态空间 有林地、灌木林、疏林地、其他林地 0.796
草地生态空间 高、中、低覆盖度草地 0.465
水域生态空间 河渠、湖泊、水库坑塘、永久性冰川雪地、滩涂、滩地 0.697
其他生态空间 沙地、戈壁、盐碱地、沼泽地、裸土地、裸岩石质地、其他未利用地 0.045